• 企业热线

    400-055-7018

  • 投诉电话

    13866707262

您的位置:首页 > 客户案例 > 包装行业

三亿体育东莞“智”造新政发布!冲3万亿工业总产值机器人、移

  科创南方1月18日报道,近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2024年的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此次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实施意见,以1号文的形式,为2024年东莞全年的工作定下了,重视新型工业化与科创制造的基调。

  实施意见中,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提出了一个3年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0%,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占GDP比重稳定在4%左右。

  同时,实施意见在第三部分集中提出了要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等10个先进产业进行了明确要求。重点如下:

  除此之外,实施意见从服装、玩具、造纸、印刷、化工、模具等8个传统产业出发,推动这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也从企业梯队成长、产业科创、现代服务、市场拓展服务、品质标准赋能、涉企服务保障、广深协同联动等7个方面给予了资金支持,其中最高可获1000万投资。

  并且力争2024年全市培育“链主”企业不少于18家,上市企业(含过会、新增挂牌)不少于9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不少于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9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2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5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14200家。

  最后,实施意见添加了关于推进“倍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全面提升东莞制造业质量标准品牌水平的若干措施等5个附件。

  其中,在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里,提出争取实现每年20项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100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高也可获得1000万元资助。

  近年来,东莞先进陶瓷和复合材料研究院揭牌、华为开发者大会接连多次在东莞举行,东莞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那么,在未来2024一整年,以及未来的3-5年,东莞将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如何让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充满活力,打造“智造”东莞呢?和科创南方一起来看实施意见的具体细节。

  在传统产业上,实施意见从服装、玩具、造纸、印刷、化工、模具等8个产业出发,推动这些产业转型为品牌时尚产业、休闲健康食品产业、潮玩文创产业、智能家居产业、绿色造纸产业、环保包装印刷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大型超精密模具产业。

  在先进产业上,实施意见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等10个产业进行了明确要求。

  1、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2000亿元。

  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核心元器件技术攻关,对企业采购应用国产化核心元器件的给予奖励。

  支持企业全力拓展汽车电子新赛道,在项目引进、人才培育、技术改造、车规级认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制定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关键企业清单,支持市级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奖励政策向智能机器人产业倾斜,对纳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关键企业清单的,资助比例和资助限额在基准标准基础上可上浮5%,对“链主”企业资助比例和资助限额在基准标准基础上可上浮10%,每家企业每年最高500万元。

  强化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能力,加快高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推广应用,对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的给予奖励。

  梳理重点产业链对高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的共性需求,建立目标企业清单实施精准招商。

  3、加快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2027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达到750亿元。

  支持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塘厦镇、大岭山镇等加快推进集成电路设计封测、半导体装备等第三代半导体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构建“深圳晶圆制造+东莞全链配套”的联动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电力电子器件、微波射频器件、光电子器件等产品,加快引进培育优质车规级微控制单元、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碳化硅功率器件企业。

  对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企业购买EDA设计工具软件或IP用于高端芯片研发、开展首轮流片验证等的给予奖励。

  大力推动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的科研成果在东莞落地转化,开展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创新型企业认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研发场地和办公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补贴。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储能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备行业级“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优质企业,到2025年底前打造不少于10个园区级、企业级储能示范应用项目。

  支持高性能电池、先进储能材料等核心技术攻关,对储能企业新产品取得欧美、日韩等市场准入认证的给予奖励。

  加快国家级新能源(储能)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对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加大快充、超充等建设力度,2024年新建公共充电桩不少于5000个,推动市属国企积极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6、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2027年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达到400亿元。

  对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外开展临床试验并在松山湖高新区或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转化的新药,根据其研发进度分阶段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新申报仿制药产品在松山湖高新区或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等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每个品种给予最高 200万元奖励。

  对企业研发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首次完成注册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每个产品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通过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批件(证件)引进重大项目、加快产业化步伐,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加快东莞硼中子俘获治疗项目全链条产业化发展,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综合体,集聚发展合成生物学等生物制造新兴产业。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创新和配置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拓展银发经济赛道、扩大适老化产品供给,推荐优质产品纳入国家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7、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壮大,力争202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营收规模达到600亿元。

  加快提升数字产业化能力,支持市级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引进优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对新入驻市级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的企业,市镇联动给予不超过3年租金补贴。

  支持建设基础操作系统综合性适配测试中心,引导软件产品厂商加入基础操作系统生态,提供产品开发测试验证、适配迁移认证、端边云协同创新、品牌生态推广、数字人才培养等服务。

  8、加快智能检测设备产业培育发展,到2027年底前在通用、专用智能检测设备领域攻克一批智能检测装备技术,建成15个以上智能检测设备应用示范场景,全面提升智能检测设备供给能力和水平。

  加强智能检测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招商引资,探索设立智能检测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基金和发展联盟,加快打造智能检测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引导下游产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放智能检测设备应用场景,联合智能检测设备制造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行业级检测技术研究、设备开发和集成应用服务。

  支持滨海湾新区建设机器视觉主题产业园区,引导机器视觉制造企业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向3D视觉、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延伸。

  建设市一级智能检测设备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动中国计量协会电子测量仪器工作委员会落地东莞,力争2024年启动1—2家国家级、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创建工作。

  9、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发展,力争到2027年底前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集群。

  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移动终端、玩具、家具、家电、电动自行车等各类终端产品技术创新。设立“工业算法”联盟,推动工业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重大项目研究,加快开发一批“开箱即用”的智能算法应用。

  推动市属国企、数据中心加大智能算力设施建设投入,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智能算力资源。

  谋划建设大湾区(东莞)数据资产服务中心,引导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资源、参与数据交易,对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开展面向未来产业的科技战略研究,以产业应用需求为牵引,引导大科学装置、高水平科研机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等自主布局未来产业基础研究。

  加大创新团队、创新企业招商力度,优先支持下一代移动通信、算力网络、合成生物、氢能、纳米材料、数字空间、低空经济、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在东莞落地,加快培育1—2个规模超百亿元的未来产业集群。

  推动未来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引入中关村等科技服务资源,建设3—5个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园区(镇街)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体系。

  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联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加快一级供应链企业集中布局,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技术攻关能力强的二级、供应链企业,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企业体系。

  建立“免申”与“遴选”相结合的“倍增企业”入库机制,实施动态评估调整,对“倍增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每家企业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力争2024年全市培育“链主”企业不少于18家,上市企业(含过会、新增挂牌)不少于9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不少于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9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2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5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14200家。

  优化市重大科技项目资助导向,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全行业链条式集成攻关。

  加快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引导创新主体面向市场开展“订单式”研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服务。

  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对新取得军工资质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快推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遴选一批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产品和服务纳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对在平台采购相关产品服务的企业和平台运营主体给予奖励。

  分行业提升工业机器人密度、工业设备上云率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2024年推动15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聚焦重点领域组织遴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航企业”实行扶优扶强。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设立综合型、职能型总。


三亿体育